报记者 李媛 北京报道
北京平安大街上,位于“龙头”位置一条街道被称为“南新仓文化休闲街”. 今年,北京安定门刘晓东一家人特地带着孩子来这里参观南新仓壹号、贰号和叁号仓. 这些仓库是北京南新仓商贸有限公司所属企业,属于北京一商集团.
供应追溯管理系统刘晓东告诉《经营报》记者:“生在北京,长在老东城,我们特意让孩子近距离感受这座有着600年历史皇家粮仓所蕴含文化和传承. ”
他回忆勾起了许多老北京人对那段艰苦子回忆:“在五六十年代,北京副食店是老北京人米面粮油主要来源。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正宗炖肉,而且粮食还要根据细粮和粗粮搭配食用. 与现在孩子相比,那时生活真是没法比. ”
从“短缺时代”到“餐桌多元化”
有句俗话说:“开门七件事:柴米油盐酱醋茶. ”对于许多老北京人来说,他们每天清晨生活都从副食店和农贸市场市井之声开始. 在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后街58号,有一家名叫同升粮行老副食店仍然在营业.
刘晓东记得小时候姥姥经常在副食店里买麻酱:“她会说‘来一瓶二八酱’。”同升粮行现在属于北京市东城区,是一家国营粮行. 它前身是北京市平价粮店和北新桥粮行,主要经营传统米面粮油、副食调料等各种生活必需品.
小时候,刘晓东还见过攒下“粮票”和“肉票”:“一排排,上面写着‘猪’等字,就像邮票一样. 告诉我,买副食粮油和肉,光有钱是不够,还需要票. ”
首都食品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王国丰表示:“过去,人们吃油主要是用油瓶分散供应,吃毛油. 一张张‘油票’见证了那段历史。改革开放初期,有人不惜远行到深圳中英街购买小包装精制拉油. 在50年代,肉是春节专供食品;60年代,人们开始注重用肥肉炼油;70年代,餐桌上肉食逐渐多样化......”
以奶业为例,1949年,北京市仅有1100头奶牛,品种差、多病、产奶低,分散在城区。供应追溯管理系统牛奶总产量仅为200万公斤,年人均不足1斤奶。供应追溯管理系统新成立初期,北京市将奶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。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召开,宣布了改革开放开始. 此时,北京奶业进入黄金时期. 随着返京人员和人口高峰期重叠,牛奶供应短缺,只能采取供应红白蓝三种奶票. 直到1984年,北京市取消了牛奶凭票供应,长达30年“吃奶难”问题终于解决.
如今,许多北京居民家门口都有一个三元牛奶小奶箱,每天从奶站送来新鲜牛奶已成为早餐不可或缺一部分. 随着北京市副食品价格全面放开,全国范围内粮票和油票取消,粮油和副食品供应变得更加充裕。
文章参考:北京一商集团。